怎么鑒別古代銅佛像的鑄造技術
銅佛像主要是用銅或者青銅鑄造的佛像,有些銅像較為奢華,表面鎏金。主要用來寺廟的祭拜和供奉,也被稱為金佛。除金佛之外還有石材佛像、玉佛、玻璃鋼佛像等多種分類,但是最常見的要屬銅佛像了。而我們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我們如何去鑒別古代銅佛像的鑄造技術。
古代定做銅佛像金銅佛一般用失蠟和翻砂兩種方法鑄造。由于當時鑄造技術已經非常高超,銅雕佛像的壁較薄,加上長時間的氧化腐蝕,比重下降,器物的分量相對較輕。又因為壁薄,所以用手敲擊的聲音比較清脆而微覺細膩,這也就是古董行話中的“手頭”和“聲響”。
作偽的定做銅佛像金銅佛一般都比較重,一方面是因為制作者不知道原物的重量,隨意鑄成。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存世時間短,沒有自然氧化腐蝕的過程,所以分量偏重。當然每一個朝代制作工藝都有差別,但是春秋時期后,脫蠟法已經非常成熟了,現代甚至都保持這種制作工藝。
當然亦有走向另一極端的,澆鑄的胎型過薄,分量很輕,甚至有一種失重的感覺。因為古代匠人憑借其長期的操作經驗,往往注重佛身、背光、佛床之間的比例和陳設的穩定性,一般下重上輕,即使是佛身稍稍前傾,制作者也有意加重佛座或佛床的分量,或者用背光稍作后拱來校正器物的重心。
這些都是作偽者無法顧及的,所以有些贗品不是做得十分單薄,就是過于平均,特別是佛的背光鑄得均衡、極直、單薄,一望即可產生戒心。對于上述那些胎壁過厚或者過薄的偽作,如果用手去敲碰,前者銅聲混濁,后者銅聲脆而散,甚至會產生小小的震動感。
現代仿制古佛像的方法,基本為失蠟法鑄型。民國以前的撥蠟法、剝蠟法制的佛像均為一個造像器形,僅鑄一件。而現代的失蠟法,一件器型只要翻出模具,便可鑄出無限件。如果是內外硅橡膠模,采用注胎法造蠟型,紋飾較細,器壁與原器厚薄相似,而石膏模涮胎法制蠟型,胎型厚薄不一,內壁有流痕,細紋較為模糊。脫模后的蠟型還要修整,由于操作者的熟練程度 不一,大多數是將紋道修清楚了原件神韻已被修的面目全非。佛像的手、足、飄帶、背光等附件是熱蠟燙接的,難于原器媲美。
我國古代的熔模法失蠟鑄造工藝延續兩千多年,與現代失蠟法鑄造工藝有本質的區別,也是我們對古佛像鑒偽的最好識別點。
同類文章排行
- 中國九大佛像分別在哪里
- 銅香爐的使用方法
- 地藏殿供奉的地藏菩薩銅像
- 世界上最大的觀音銅像
- 如何區分銅佛像的真假
- 銅佛像的彩繪工藝
- 明代銅佛像特征
- 藏傳彌勒佛雕塑|藏傳彌勒佛銅像制作
- 道教神像雷公電母
- 送子觀音娘娘正常發貨